新的一年,要如何讓新年期許不是說說而已
最近和孩子們在小日記中練習
練習句型如下:
我是一個_____的人
因為我____(願景)
所以我會____(行為)
有孩子的寫出的例子為:
我是一個「自律」、「成績好」的人
因為我「想要擁有選擇學校的實力」
所以我會「每天讀書2小時」
很多孩子會覺得我不是這樣的人呀。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這是因為我發現大部分孩子在寫新年希望的時候。
都使用「 #我希望 」開頭。
但是日子過去了。
「我希望」的並沒有成為現實
因為在「希望」的這句話中。
就表現出「#我不是這樣」的狀態。
而自己也會一直接收到這樣的心理暗示。
就如同
很多想要戒煙的人一直沒有辦法成功。
因為他一直告訴自己「我不能吸煙」、「我不能吸煙」
想要用 #意志力 去抵抗這件事。
但如果你本身就認為自己是不吸煙的人?
當有人遞煙給你的時候。
你都會很自然地拒絕
是因為在你的意識中。
就認為自己「本來」就不是一個會吸煙的人。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練習 #身分認同 的原因
像孩子剛剛所說的例子。
他會希望每天讀書兩小時。
而我們就要再深究。
兩個小時內你會做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會糾結在數字。
例如唸書兩個小時
想要長高,所以每天都去運動。
可是做這件事情,到底 #能不能夠幫助我們往目標更邁進
像是真正能夠提升成績的關鍵是什麼?
可能是訂正錯的題目。
真正長高的關鍵是什麼?
可能要從事的是相關的運動。
還有搭配作息及飲食。
而不會讓我們陷入 #明明做了很多事。
發現在日記中,也不乏出現這樣的內容:
我是一個「很懶」的人。
因為我「覺得出門很麻煩」。
所以我「都會想要待在家」。
所以在做這類的引導時
還是要先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寫?
不然可能會得到這種哭笑不得的答案唷!
洛洛os:
恩!看來新的一年
他應該會更喜歡待在家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