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
我忍不住會心一笑,因為,被戳中了
身為一個從小就當乖乖牌的小孩
想要擁有好表現這件事,曾經根深柢固地寫進了我的認知程式
對於已做好的事,覺得理所當然
對於沒做好的事,總是耿耿於懷
這些想法,曾經也侵蝕著我的內心
《脆弱的力量》提及要接受自己的狀態
特別是身為父母親的人
如果我沒辦法做的很完美怎麼辦?
如果我因為工作,沒辦法參與孩子的活動怎麼辦?
很多人會覺得自責,特別是身為母親的人
明明我們做好的事那麼多了
但為什麼都會被一、兩件沒辦法做好的事不斷困擾?
而最大的問題是
當我們會這樣思考的時候
也會把同樣的思維邏輯傳遞給自己身邊最親密的人
孩子,通常是最被影響的那一個
這本《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中,分為三大區塊
【憂鬱的各種面貌】
從身體的狀況,我們就可以大致感受到自己是否有憂鬱的狀況。
很多人會跟你說:「不要想那麼多啊!事情都會過去啊!」
但對於憂鬱症患者來說,其實沒有那麼容易
因為身體與精神的失調,並不單純只是樂觀起來就能解決的
而很多人的憂鬱,也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顯而易見
對於自己沒做好的事,很常引發後悔的反芻
「如果當時我那樣……,事情可能就會變這樣…」
這種執迷於過去的悔恨,長期就容易引發憂鬱
撫平的方式:
「承認自己的極限」
我們都知道人無完人
可是很多人在心中,卻有著一個聲音告訴自己:你不能犯錯
做錯了、失去了,這些事都好悲傷
但永遠也回不到過去了,所以好好的哀悼這個失去
唯有好好道別,接受失去
學著「與悲傷同行」
有一天,你會發現悲傷會在某一個你專注的時候
已經遠遠地退居生活重心的幕後
【焦慮的各種面貌】
「想要好好生活,躲過一切變數」是焦慮最大的根源
特別容易伴隨的是完美主義
這類人通常非常害怕失敗,對於失敗總是耿耿於懷
他們渴望讚美與肯定,卻又永遠不滿足於此。
撫平的方式
有本書叫做《你所擔心的事,99%都不會發生》
非常貼切地敘述了焦慮的人總是太高估災難的出現
但其實很多事即便發生了,也不會真的讓天塌下來
但焦慮的人如果那麼容易解決問題,那就稱不上焦慮了
所以一時如果改變不了怎麼辦?
那就試著讓自己專注於當下要做的事,不用刻意阻止自己去想
愈阻止,愈焦慮
把意念專注於當下,再配合呼吸調息
能夠減緩焦慮的症狀
【鍛鍊心靈強勁的方法】
在最後一個章節,作者介紹了16種方法
總體來說,就像蔡壁名老師一直提倡的八個字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吃飽,睡好
具備足夠的精神,才有能量對付各種挑戰
並且改變自己的思維邏輯
做出選擇,就不再回頭看
就算結果不如己意,但我們可以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
思維可以透過不斷調整,變成2.0版的自己
對於身旁的親密關係,無論是夫妻、親子或是朋友
當對方在哭泣的時候
你會說出的是:
A.「對不起,你不要再哭了」
B.「對不起,我好像讓你很傷心」
哪一個才能真正和緩對方的情緒呢?
必須重視對方的情感,再說出自己的想法
才能讓關係變得更為貼近
推荐給誰:
很多心理類的書籍因為有較多專有名詞
所以很多朋友剛踏入時,會覺得比較難以理解
但這本沒有這樣的困擾,用淺顯易懂的語句搭配實例來解釋很多人所身陷的狀況
從成因,到解法,最後到鍛鍊心靈肌肉的方式
蠻有系統,也讓我有所啟發
憂鬱或焦慮,都源於想好好生活的心
推荐給有此同感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