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複習,大家都是怎麼做的呢?許多人都是拿起書本,從每本的第一章第一頁開始看起,這也是不夠有效率的做法。因為複習的重點,就是要「找出不會的部分」,並讓自己更加熟練。
所以在開始複習前,建議先打開目次,花個五至十分鐘,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回想,甚至可以用星號評比自己的熟悉程度。能夠回想的愈仔細,代表對這個章節愈熟悉,所需花費的時間就愈少。若是腦袋一片空白,就知道針對這個部分,可能還要再重新複習一次。
而第一次複習時,可以按照複習段考的方式來進行,對課本進行一次地毯式地複習,將已經不熟悉的地方標出。很多孩子並不會著重第一次的複習,但這卻是讓大家能夠快速抓出被遺忘部分的方式。通常在第一次複習時,距離這個課程已有一段時間。能夠說出的部分都已進入長期記憶,不容易被遺忘。而不太熟悉的部分,就是九年級複習時要掌握的地方。
複習的順序為:課本(像考段考那樣,細細地看,不貪快,而是確實讀進去) –>習作(把以前錯的題日再算/記一次,如果還是錯,就特别標記或貼標籤–>以往錯過的題日(方法同上,不管是講義或考卷内的)。
很多孩子會覺得,現在會考題都沒有考課內的東西了,那我為什麼要把課本的內容看熟?
其實會考題的趨勢和以往不同處,在於不是單純考直觀的記憶題,而是希望理解原理原則後,搭配著邏輯思維作答。所以課本能夠幫助孩子理解知識的脈絡與順序。而很多記憶性的知識,並不是不考,而是和其它知識排列組合後生成不同的題目,所以在完整的時間中,先從課本及用過的習作、講義開始複習,將會更有效喚醒當時學習的記憶。
許多孩子會在九年級的一開始,拿到新的講義就忍不住大量刷題。切記做!題目是找出你不會的,並加以修正。在你還沒有複習看完課本習作前,你可能只是不斷在浪費大量時間寫題目喚醒瑣碎的記憶。但如果你已經先複習過再寫,就不用再花一次次的時間回去找課本答案。
當孩子完成了上列的步驟,就可以進一步看,複習講義做的重點整理,標出不熟悉的地方。完成這些部分後,做題目的效率才能加快。而大部分的參考書題目都附有詳解,甚至現在可以掃描QR CODE看解講影片。如果還是不懂的話,建議可以貼上標籤,到學校或是補習班時統一詢問老師。
當孩子了解如何規畫自己的學習進度,也同時能夠延伸到將來其它部分的學習。師長無法代替孩子們念書,但可以帶著孩子釐清規畫的重點與盲點,讓孩子成為自主的高效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