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們已經看得懂這裡的內容了,那不就是已經懂閱讀了嗎?幹嘛還要上什麼閱讀理解?」
對於學生的提問,身為教師的我們,常常一時間也無法有完整的回答。
早就知道國珍老師在品學堂和閱讀理解的研究上一直不遺餘力。
這次在親子天下所推出的「閱讀理解課」,更讓我想知道一探究竟,也透過這一系列的線上課程,讓我對閱讀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文章自在
在講述閱讀理解的過程中,最後國珍老師利用了張大千老師所提的「文章自在」。來同統整閱讀理解的發展過程。
在學校教育裡面,其實多半的老師都懂得如何解題,但談到閱讀理解,其實在我們的教育中並沒有受過類似的訓練,所以我們在面對這一塊的教學上,其實是相對較為薄弱的。
國珍老師將閱讀理解分析成五個步驟,讓我們能夠隨著這個線上課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拆解所看到的文本,這點對於教學上來說是非常受用的。
而最近我在教授孩子如何撰寫閱讀心得時,也利用了閱讀理解最後「省思評鑑」的方式。
以往孩子們在撰寫閱讀心得時,通常都要先把書本徹底的閱讀完,再寫出對整本書的感想大意。所以讓很多孩子對於寫閱讀心得心生恐懼,覺得是看書的折磨。而我們寫閱讀心得的目的,其實應該是走入故事,並發自內心地和自己的生命有所連結,並進而書寫。這樣我們在寫閱讀心得起來,才能夠真正和自己產生關聯,而非只是閱讀一個毫不關己的故事。
而國珍老師所提的省思評鑒最主要的就是再告訴我們我如何在閱讀文本之後,加上自己的經驗和價值觀。
客觀看待,避免誤解
為什麼要學閱讀理解?其中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客觀理解,避免誤解。
特別在現在的網路時代,常常會有網友互相攻擊的狀態。
其實就是因為大家都只看到自己所堅信的那一個面,所以閱讀理解也就是讓孩子們能夠培養出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也避免掉入自己先入為主的觀點。
此外,這堂課還包含了生活閱讀的實例還有示範。
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無處不是閱讀從。捷運、地圖、廣告、Facebook文章或是各種網路文章等等。這些全部都是閱讀理解的素材。
前陣子在台灣文學館參觀時,展場中斗大的字句寫著:「注意!你已被文學包圍」
當我們接收外界的一切資訊時,無一不是閱讀發生的過程。
透過這樣的練習,孩子們能夠清楚地意識到該如何去剖析閱讀理解的過程。
而所謂的閱讀素養,就是能夠讓孩子在不同形式以及類型的資料本中童書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內容。
獨立思辨,百花齊放
在數位閱讀的時代,孩子每天要閱讀的資訊量,其實比以往大過許多。然而閱讀了這麼多的東西,能否促進自己的思考?
國診老師也在課程中提到了現下流行的懶人包。
因為懶人包替大家重整了資訊,並提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很多人就把這樣的觀點,當成是自己的觀點。
當我們選擇這樣做的時候,就放棄了思考的過程
當我們放棄思考的過程,我們也就放下了與自己內在理解的機會。
這也是閱讀理解,希望能夠帶給我們的。
獨立思辨,才能飆出每個人生命的高音
最後國珍老師,他也藉由解任務的方式,建議師長們能夠藉此培養孩子的經驗。
像今年我和畢業的學生就來了一趟台北小旅行。
他們跑到科教館參觀民雄鬼屋,規劃了系列的行程。
這都是他們必須要透過數位閱讀,並且組織理解而達到的。
能夠有系統性,而且知識完整的閱讀理解過程,對於閱讀教育中是非常好的理解方式。
深入淺出地講解,讓家長與老師對閱讀理解有了基礎的認知,才有可能帶出孩子更深一層的思考與應用。
非常推薦這堂「閱讀理解」的課程啊!